- 发挥党建优势,助推基层老年教育再上新台阶 ----------浅谈“增存并举”提升基层老年学校建设水平
- 时间:2019/09/23 点击率:2287 作者:肥东老年大学 来源:http://www.fdlndx.com
合肥市老年教育2019年论文征稿
包公镇老年学校 李德合
十三五期间,中国揭开了老年教育史上的新篇章,国务院2016年10月印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正式确定目标和任务,全面推出继续扩大供给体量,拓展各级老年学校分量。聚集教育资源向基层社会辐射,以满足基层需求为重点,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对农村基层乡镇、社区如何扩大老年教育增量扩容?这些都是需要每一位从事基层老年教育服务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新命题、新任务,并引起众多学者的深思和探究。本文结合肥东县包公镇老年学校在发挥党建优势,以“三位一体”模式,实现规范化办学,经过11年的探索,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时间是2008年至2010年该校是2008年春正式被镇党委政府批准建校报名的,首次招生36名老年学员,都是刚退休的乡村老干部、退休教师、商、企业职工等。党委政府选派刚退休德才兼备,有组织协调能力,并热心老年教育工作的退休乡干黄永凤任镇老年学校校长,并配备了2名副职,镇老年教育班子初步形成,教学场所是借用废旧会议室,不足150平米,当时实在太困难了,要啥没啥,校领导提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党建的优势,带动老年学校教学正常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老年学员学习创造条件。接下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在老年学校建立了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带动老年学校教学正常化。翌年春,学员数就增加到78人。镇老年学校成了老年人向往的地方。同时,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2010年,我们提出了“以学为乐,充实人生”的校训。针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设置了老年卫生保健、文史讲座、太极拳、书法音乐等综合课。同时还主创《包公老年学刊》,深受老年学员和读者喜爱。把学习作为老年学员快乐生活和精神愉悦的主要内容,引导老年人通过在老年学校的学习,把注意力转移到以学求乐、充实人生的知识学习上来。学员在这里既能来上课学习,看书读报,又结交了新朋友,娱乐健身。老年学校成为他们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的精神家园,短短二年,我们包公镇老年学校就取得丰硕成果,2009年被合肥市评为“示范校”。
第二阶段是探索完善阶段,时间是2011年至2015年。通过几年的办学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加速镇老年教育事业全方位发展,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依靠党委政府对老年教育的坚强领导,坚持一手抓增量一手抓存量。为了求得党委政府关心和支持,老教委主要负责人,经常主动向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多请示汇报工作,2014年老年学校举行年终汇报演出,党委书记高向峰在听取汇报后,感慨地说:短短几年没想到你们做了这么多工作,今后镇党委对你们老年学校工作更多的关注,更多支持。2014年秋季开学,老年学校顺利搬进450平米的新教学楼,集教室、图书室、学刊创作室、老教委、教师办公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老年活动固定场所。翌年春起,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把全镇老年学校办学经费纳入镇年度财政预算。我们老教委以党建带校建,以镇老年学校为龙头,带动村校增量扩容,先在镇敬老院成立老年分校,接下来又帮助办学条件成熟的板桥、小包、大张、文集、杨宋社区成立老年学校,并重视组织机构建设,由村(社区)书记担任老年学校校长一职,以党建带校建,形成龙头辐射(包括敬老院分校)村(社区)老年学校“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到2015年秋季招生,全镇入学学员由2008年的36人增加到2015年的370多人。初步实现了增量与存量的理想效果。
二是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老年学校办学虽有别于基础教育,但仍离不开规章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通过探索,召开党员班干、学员代表会讨论,先后制定了《校委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校长守则》《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学员守则》等八项规章制度,并实行签到点名制度等,但实践证明还不够完善,还准备结合本镇老年学校实情,,准备制定学习、例会、考核、奖惩等制度,努力建立一整套管理体系,使我镇老年办学、教学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达到“以制度约束人,以环境引导人,以管理凝聚人”的目标。
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和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基层老年学校教学正规化的重要因素。1、镇老年学校整合教师资源,实行派任制,并严把教师聘任关,把热爱老年教育,教学水平高,有时间保证作为选聘教师的主要标准,建立一支由镇老年学校工作人员外聘人员、学员中优秀者三结合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2、要相对稳定,一般以三年为一周期为妥,由老教委会发给聘书,按规定发给教学报酬。3、要创新教师队伍,在提升教学水平上不仅要坚持培训制度,还要采取召开经验交流会,参观学习名校先进经验等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从而保证教学效果,4、建立激励机制,评选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四是研究发展对策,科学合理,因地制宜设置课程。自办学以来,我们始终围绕”学、乐、为”的教学方针,根据各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和老年人的特点,科学设置课程,同时,我们包公镇老年学校还根据办学目的和老年人的需求,逐年增设或调整课程,到目前,课程设置由2008年的6个专业3门课,增加到如今的9门课19个专业。既开设了时政、文史、养生保健、书画、法律、农技、科教等增长知识的课程,又有歌唱、舞蹈、健身操、太极拳等健身娱乐课程。把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和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公益活动(第三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第一课堂固然重要,但不可忽略第二、第三课堂的巨大作用。如组建“夕阳红艺术团”、“广场舞队”、“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等,他们经常参加市、县组织的文艺汇演、参赛。深入敬老院、学校、社区等地演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既展示了老年人的风采,提高“老有所为”的整体形象。通过参观学习、成果展示、志愿者活动等,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又服务了社会,发挥了正能量,使老年学员真正达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目标。
第三阶段是巩固发展阶段。时间是2016年至2019年,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我们逐渐了解适应新时代的老年学校办学方向。到2017年底,我们包公镇老年学校(包括敬老院分校)19个社区全部办起了老年学校,已实现了基层老年教育全覆盖的办学目标。这一年镇老年学校被评为“肥东县先进单位”,2017年板桥社区老年学校被合肥市评为“信得过老年学校”。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基层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老教委审时度势:(1)科学谋划今后发展,根据本镇实情,充分酝酿,制定出《包公镇老年教育五年规划》;(2)对标补短,继续抓好提质增量,不断提升基层老年学校建校水平。(3)加强校区自身建设,有效整合教育资源;(4)统筹教学科目设置,教学活动开展,社团活动安排和整体计划编订;(5)做好设施设备的购置,维护和保养等后勤保障及服务工作;(6)做好教学质量评估与考核,教师培训及交流观摩活动;(7)坚持从严治校,走制度化、规范化办学之路,为实现基层老年教育现代化提高可靠保障;(8)打造品牌,特殊办学。基层老年学校只有抓不断创新,坚持“增存并举”“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不放松,才能真正形成老年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良性循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实践已证明,坚持政治建校方向,坚持两手抓两手不放松,坚持“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基层老年学校办学的成功之路。
目标已明确,扬帆正起航,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作为,探索创新,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优异成绩向祖国70周年献礼。
上一篇:综合施策,持续推进农村老年教育健康发展 | 下一篇:人口老龄化视角下 “文化养老”的主体模式浅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