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施策,持续推进农村老年教育健康发展
- 时间:2020/10/16 点击率:2387 作者:肥东县撮镇镇老年学校 汪良华 袁庆华 来源:http://www.fdlndx.com
2020年合肥市老年教育理论研讨活动征文
[内容提要] 撮镇镇坚持党建引领,完善老年教育“三纳入,六统一”措施,在办好老年学校基础上,将老年教育触角向基层党建、行政工作方面延伸,向社区文明创建和文化活动方面延伸;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法、完善措施,补短板、办实事、在解决难题、协调指导上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稳步发展。
[关 键 词] 农村老年教育 /稳步推进 /多元发展 /经验总结
“十三五”期间,肥东县撮镇镇认真贯彻落实《肥东县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有关精神,坚持党建引领,综合施策,精准谋划,推进全镇老年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引领广大老年群体“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构建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对撮镇镇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的经验做法,以及他们寻找破解发展难题的应对策略予以简要归纳总结,意在为探寻适合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有效途径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各部门积极配合,合力推进的老年教育工作格局。
党的领导是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撮镇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搭建载体,凝聚合力,尽职尽责推进农村老年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具体做法和成效表现在老年教育工作“三纳入,六统一”。
“三纳入”即,老年教育工作纳入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纳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年度业绩“千分制”考核范围。
纳入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党委政府颁布实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和《强化老年教育实施意见》,着力抓好老年教育组织体系、党纪党规和思想教育全覆盖。镇老年学校和有条件的社区老年学校建立临时党支部,党支部组织老年学员中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参加党组织“三会一课”党课教育、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志愿者活动。临时党支部还利用课堂阵地,对老年党员进行思政教育、时政教育,引导广大老同志爱祖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纳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镇党委政府、各社区党组织、村委会自觉把老年教育作为本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议事日程,摆到重要位置,做到老年教育日常工作进计划、重大问题上会议、具体活动有安排;纳入年度业绩“千分制”考核范围。镇党委政府根据《撮镇镇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制定《撮镇镇老年学校办学考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把镇、社区老年教育相关工作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年终目标考核体系,考核成绩列入社区全年业绩总分与干部绩效报酬挂钩,做到有奖有惩。
“六统一”是: 统一组织设置: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工作要求;统一考评标准:统一档案资料;统一经费保障。
统一组织设置。党委(总支)书记担任老教委主任(校长),负责组织工作的副书记分管老年教育工作。老年教育组织中,既有在岗的主要部门负责人,又有退休不久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统一规章制度。全镇统一制定老年教育规章制度15个大类,从组织设施、经费保障到教学管理、活动安排等方面对全镇老年教育工作做了具体要求,各项规章制度统一装订成册,做出标牌上墙;统一工作要求。镇老教委结合实际,把《规划》和《细则》有关要求细化在年度工作和教学计划安排中,作为全镇老年教育统一工作内容;统一考评标准:颁布《细则》,《细则》四大类13条,作为全镇老年教育和老年学校办学评估统一标准;统一档案资料:依照考评标准,建立健全档案四大类十一盒。档案记载全面、内容丰富,标签醒目,专柜存放;统一经费保障:老年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保证老年教育日常经费需求的前提下,保证镇老年教育专职工作人员月补贴900-1200元,社区专职人员月补贴600元。
老年教育工作“三纳入,六统一”的推行和落实,强化了党对老年教育工作的领导,调动了各方工作积极性,有效保证全镇老年教育全方位、常态化、规范化运行。
二、坚持政治建校,秉承“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宗旨,办好老年学校。
乡镇、村居老年学校是活跃老年教育的前沿阵地。多年来,撮镇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宗旨,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创新活校、服务兴校、从严治校,积极办好基层老年学校。目前全镇办起20所老年学校(镇1所、社区18所、敬老院1所)和6所村级分校,办学覆盖率100%。2020年登记在册学员4255人,占全镇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5%左右。
在党委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历届老年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镇老年学校2007年被合肥市评为“合肥市老年教育首批老年示范校”,2009年获得安徽省“省级示范校”称号。2018年,全镇有6所村级老年学校被合肥市命名为“信得过老年学校”。2019年唐安社区老年学校经省、市验收合格,获得省级“基层老年学校示范校”称号,长乐社区老年学校获得市级示范校称号。
撮镇镇基层老年学校办学有这样几个特征:
领导力量强。全镇现有的20所老年学校中,校委会领导层181人,专(兼)职教师90人。其中镇老年学校班子专(兼)职领导16人,镇老年学校镇党委书记为名誉校长,校长由退休的原镇人大主席担任;全镇18个社区老年学校校长全部由在职书记担任,常务副校长由退休不久的中小学校长或退休村主任担任;镇、社区各部门负责人都在老年学校中担任一个角色,分工一份职责;社区指派一名年轻同志担任老年学校信息资料员,负责远程教育和电子数据化档案管理。校委会领导层和专(兼)职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对于责任心不强、年龄较大、生病和拆迁外居不宜担任领导、教学职务的,及时予以调整。今年年初,虽然疫情防控形势紧急,但镇老教委还是积极与社区党委协商,对新安社区、大郭社区、李六社区、旭光社区等老年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了老年学校领导力量。
基础设施硬。截止2020年4月,全镇老年学校校舍面积7082平米,其中专用办公室665平米,教室5368平米(包括共用),阅览室、老年活动室1049平米。办公室、教室、阅览室照明、电扇、空调、桌椅、电脑、笔墨纸张、音乐器材、投影设备、远程教育设备等设施齐全,基本满足办公和教学需要;老年阅览室与社区农家书屋连为一体,提供各类报刊图书万册(份),满足老年学员阅读需求;各社区新建和划归老年学校使用的室外活动场地16830平米,供老年学员开展室外健身活动。
教学内容全。镇和各社区老年学校为满足老年人求学、求知、求乐、求健需求,结合自身条件,分别开设思想政治、时政教育、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法律法规、健康保健、音乐舞蹈、诗词书画、阅读娱乐、广场舞(操)、太极拳(剑、扇)等十大类课程,各类班级75个,经常参加学习人数近5000人次。镇老年学校的诗词书画作品,撮城社区、新安社区、唐安社区、长乐社区老年广场舞多次在县级以上比赛中获奖,以老年学员舞蹈队为主体的“长乐社区老年春晚”节目,不但受到广大干群的好评,还得到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多次报道宣传。
受众获益广。镇老年学校创办于1998年,各社区老年学校于后相继成立。学员由离退休老干部逐步向基层老年居民推进,受众面不断扩大,包括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进校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参加学习和活动。老年学校成为老年人学习的课堂,成为社会交往和文化活动场所,成为奉献余热、有为社会的平台。镇老年学校诗词书画班二十多年,学员先后创作诗词100多首在《炳烛》诗刊上发表,举办各类书画展6期,展出作品500多幅;唐安、新安、长乐、旭光等社区老年学校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举办各种专业培训班,帮助近千名失地农民学到一门创业和就业技术,为农村脱贫攻坚助了一臂之力。
三、坚持多元发展,将老年教育触角向基层党建、行政工作方面延伸,向社区文明创建和文化活动方面延伸。
撮镇镇坚持积极的老年教育观,在办好老年学校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方式,逐步实现老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一是组织老年人参与青少年教育活动。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简称五老)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关爱帮扶活动、优化成长良好环境中的教育引领作用。2019年,全镇共有87名“五老”参加关工委组织,383名“五老”直接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他们积极协助学校、镇村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先后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报告和图片展览活动56场,参加师生6400人次;组织学生和青到瑶岗渡江战役前委旧址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开展防诈骗、防毒品、防溺水、防地震、防火灾等青少年普法教育46场,接受教育4660多人次;镇老教委与关工委联手,开展第三次“企业家捐款助学济困”活动,为91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款174500元;各社区老年学校、关工委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和社会募捐,进行困境青少年帮扶工作,人数242人,直接救助总金额91700元。新安社区王其珍、王奇、吴传堂、丁祖正、宋大发等老同志组织的“五老义务网吧监督小组”,义务网吧监督十多年没停,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文化大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组织老年人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挥老年人独特优势,助力镇、村文化活动、文明创建、垃圾分类、新农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全镇上下积极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老年人投身社会活动,展现夕阳风采。
组织老年群体开展各种文体活动。2019年镇和18个社区的文艺表演团队中,主力演员是中老年人。春节前,镇文化、宣传部门组织春节文艺巡回联欢活动,一台大戏26个节目,其中中老年演出队的节目占一半以上,唐安、长乐、撮城社区的节目分获一等奖,唐安社区中老年演出队的节目还受邀到店埠镇演出;镇、社区利用“农家书屋”和“老年活动中心”,组织老年人开展棋牌娱乐、读书看报活动。农家书屋和活动中心装有空调和电扇,配备专人管理,提供茶水,全天候向老年人开放。
发挥老年群体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全镇490个村民组,有三分之二的组长由老同志担任,他们在综合环境治理、平安社区创建、民生工程落实、精准扶贫攻坚、秸秆垃圾禁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老年学校联手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组织老年学员和关工委“五老”投入暑假学生防溺水、防疫情、防火灾、防触电、防网络诈骗、防交通事故宣传和教育。老同志们深入学校,走进家庭,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塘坝河流的防溺水巡视。
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学复课工作。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广大老同志带头执行政府号令,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不外出、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不走亲访友;大家积极为疫情防控作贡献,全镇有80多名身体健康的老同志参加社区一线防控卡点值守,378名老同志为抗疫捐款71205元,各老年学校和关工委还积极筹资一万多元,购买口罩、消毒水送到学校,助力复学复课。
在各项社会活动中,老同志们为了将自身优势和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不断强化自我学习、规范自我形象,实现自我教育。
四、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法、完善措施,补短板、办实事、在解决难题、协调指导上推动稳步发展。
撮镇镇老年教育这几年虽然发展较快,但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时有发生。撮镇镇坚持创新理念,追着问题走,迎着困难上,以解决问题为发展突破口,在解决难题、协调指导上推动稳步发展。
强化职责考评,注重制度建设,解决领导乏力问题。撮镇镇老年教育工作开展的较早,最初主要由老教委几个老同志支撑着,教育对象主要是退休老干部,覆盖面狭窄,工作推进往往依赖于党委、政府领导的认识程度与重视程度,宏观上处于弱势。 2016年10月国务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出台,老年教育正式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摆上党和国家的战略发展层面。撮镇镇党委政府在组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规划》精神实质基础上,颁布实施《撮镇镇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系列规章制度,明确规定老年教育的“三纳入、六统一”要求,老年教育成为村居干部个人绩效评优的内容之一与工资奖金挂钩,考评提高了各级领导重视程度和保障力度。
强化示范创建,坚持典型引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撮镇镇围绕“全镇推进、整体提升”的方针,坚持以“示范创建”为抓手,由点及面,提升整体水平。一是办好镇老年学校。投资20万元,为镇老年学校新建一幢200平米的两层教学楼,拨款7万多元,置齐教学用具设备,配齐配强领导和教师力量,镇老年学校成为全镇老年学校教学、指导和信息中心;二是办好村级示范校。第一步按照“合肥市信得过老年学校”标准,完成唐安、长乐、马桥、新安、李六、旭光等六所村级老年学校“合肥市信得过老年学校”达标验收;第二步按照省、市“基层老年学校示范校”标准,完成唐安社区老年学校的省级示范校和长乐社区老年学校市级示范校达标验收;三是在全镇推广唐安、长乐办学经验,指导和推动全镇按照统一模式和要求规范办学。
强化资源供给,建立共享机制 ,解决办学需求问题。撮镇镇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强化资源供给,建立共享机制,努力解决老年学校办学需求。每社区为老年学校在办公楼内设置专门办公室,将社区会议室、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无偿提供给老年学校作为共用教室、阅览室和活动场地;依托全镇《先锋在线》网络教育站点设施服务老年教育,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老年远程教育课占总课程的1/3左右;将老年学校办学经费、包括教师课时补贴、管理人员补贴等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办学和活动经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基本能够实报实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撮镇镇老年教育基本实现“六有”:有组织、有制度、有场地、有学员、有教师、有经费。
强化宣传发动,优化招生措施,解决学校生源问题。农村老年学校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生源不足,生源不足往往限制了老年学校的巩固与发展。为了动员、吸引更多的老年人进入老年学校,接受老年教育,撮镇镇多措并举,提高老年人入学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专题会议、集中学习、参观访问等机会和网络微信、展板专栏、电视广播等平台,宣传党和国家有关老年教育的方针政策,展示老年教育成果和学员“学乐为”风采。宣传活动扩大了老年教育的社会影响,提高了社会对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了老年人的参与意识。唐安、马桥等社区还发动村民组长入户宣传动员,采取“一带四”方式,就是一个组长带领四个老年人入学,保证入学人数。优化课程设置。结合村居特点和老年人需求,开设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的课程。如撮城、长乐、唐安、建华等社区居民居住集中,喜欢老年舞蹈、太极拳的人多,相应的就开设了老年健身舞、太极拳等几个专业多个班级;大费、李六等偏远社区,本来有这方面兴趣的人就不多,加上拆迁居民居住分散,这方面的课程就没有开设,反之,人们对拆迁、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政策感兴趣,老年学校及时增设这方面的课程,专题讲解土地流转、拆迁补偿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很受老年群体欢迎,前来听课的人较为踊跃。聘请能人带领。长乐社区老年学校校长丁传香,是该社区的退休书记,他主讲的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家风家教等专业课程,每次来听课的都有六、七十人;郭仁忠,是学校的退休音乐教师,吹弹鼓瑟样样精通,能讲会说很有人缘,镇老年学校聘请他主持戏曲音乐班教学和管理工作,一个有名无实的班级被他整治的红红火火;唐安社区老年学校费勤年、毛玉梅带头组织的合唱班、莲湘班,不但有近40学员,而且活动正常,还建起了学员微信群。予以适当补贴。撮镇镇有的社区为了激励更多的人来上学,筹措经费给来上学的老年人适当交通、生活补贴。唐安社区老年学校2019年在幸福家园教学班试行一学期,激励效果明显,原本已经退学了的老学员又争着来上学。马桥、大郭、龙塘、振兴等社区采取补贴方式,每次来上课的人很多。长乐、李六、旭光社区老年学校每年组织学员外出活动两次,经费大部分由社区出,条件是学员必须参加平时上课,这个硬性规定也有效保证了平时老年学校入学率和到课率。
二十多年来,撮镇镇不断扩大投入,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圆了多少老年人一生未能实现的“走进学堂”的读书梦想;让多少老年人在“韶华将尽”的晚年实现了一生未能实现的展现自身才能和人格魅力的人生夙愿。最近,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安徽省老年教育条例(草案)》。《条例》的出台,填补了老年教育法律空白。随着《条例》的颁布实施,农村老年教育一定会在法律的保障下,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稳定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兴大业中再上新台阶,再铸新形象。
上一篇:关于社区老年教育的若干思考 | 下一篇:发挥党建优势,助推基层老年教育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