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办好包公镇老年学校的体会
时间:2016/12/21  点击率:1722  作者:阚毓鹏  来源:http://www.fdlndx.com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年事业已成为党委和政府重要工作之一,为了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过着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基于这一考虑镇党委政府于20082月决定“创”办老年学校并着手解决“四无”问题,无教室,党委政府决定腾出计生办的会议室(可容纳300人,有桌椅80多套)为教室;无教员,召开老教委关工委联席会议,抽调根据教学设置和要求具有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有多种专业水平(如卫生保健、书法绘画、太极歌咏)的人员为教师,并根据需要,随时聘请如司法、先进个人、老干部、劳模等方面人才讲演或报告;无教材,要求教员自编自选教材;无学员,发动村社居委和乡镇分工干部开会,大力宣传办老年学校的好处,每学年在村、镇要道口张贴招生简章;无经费,镇政府每年拿出相应经费供材料(如宣纸、打字纸、文房四宝等)旅游及奖项等开支,特别对优秀教员,优秀学员经民主评选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促进其积极性。“四无”问题解决后,如何使老年学校健康有序的开展工作,包公镇老年学校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是:

一、要有一个坚强团结、务实上进的领导班子。

   副镇长兼主持工作,副校长黄永凤同志是一位想干事,干好事亲和奋进的好干部,党委、政府把这一重担交给她,面对这陌生的老年事业,她决心不扎不扣地贯彻党委、政府和上级老年委关于老年工作的部署,结合本校实际安排工作做好班子的协调工作,特别是做好服务工作,对老年学员热情服务,端茶倒水,嘘寒问暖,使学员倍感亲切,没有一点领导架子,真是敬人者,人恒敬之。副校长潘立仁同志多才多艺,能文能武,文能写文章,吹弹鼓拉,武能太极八卦,尤其是精力饱满是办好老年学校的中坚力量。老院长,学刊总编王首轩同志文采飞扬,医学知识丰富,是办好《老年学刊》的大编辑也是讲课最多的多功能教师,不愧为“省老年优秀学员”称号。伟人说得好:“政策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包公镇老年学校之所以历久弥坚,坚强务实的领导集体是关键。

二、要有一个合理的课程安排

   学校教务处每学期都安排具体的课程内容,并安排好课程表,使其有条不紊安排工作,这些年,除各项活动以外,讲授的课程内容丰富,有宣讲十八大文件,党史、政治、军史计十六次,法制课十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宣传中国好人,安徽好人,肥东好人)十八次。语文、历史、儒道学说每周间隔一次,保健养生课无数次,书法、绘画、音乐每周一次。太极、八段锦每课前必练,由于有课表安排,教员都精心准备,力求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并力戒空谈,夸夸其谈,更多的结合本地的人和事穿插讲解,使学员听的懂,听得津津有味。包公镇的书法、绘画、摄影曾多次参加三县联展,并成功举办过一次三县联展,参赛作品曾获得书法家方明,老县委书记市原政协副主席王琳,原县委副书记计国政,原副县长童宗海,人武部长老政委张昌柱等领导的好评。

三、要有一个稳定的学员队伍

   包公镇老年学校的学员成份主题是退休教师,干部和普通群众,从生活上来讲都无忧无虑。儿女孝顺,完全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为了使他们能坚持到校学习,除上课使他们觉得学有好处外,设法加强分片管理,成立解集、阚集、文集三片片长负责制,催促老学员到校或带动新学员来校扩大学员名额,每次上课采取签到制,对新学员热情欢迎,现在注册学员95人,每次上课除因事因病缺席,都基本到齐,对学员患病的,校领导都及时慰问,并自掏腰包,带去慰问金,如学员梁英凤患肿瘤,领导都数次登门看望,给患者及其家属极大安慰,也感动了其他学员,觉得老年学校就是自己的家。学员王秀亚八十八岁,一次去万佛湖游览,党委考虑其年龄偏大,未让去,其实他身体没病宛如六十岁的壮汉,不免产生一些怨气,校领导多次解释,使他消除怨气,释然了,又坚持上学。由于领导的各个各方面的细微关怀,了解每个学员的一切,关心到每个学员的细微之处,使上课人员正常,即使住外地学员如黄德清,阚家诚都准时从合肥赶来,杨修斌从肥东店埠赶来,阚集片学员,不论什么天气,都自费乘车上学。

四、为学员抒发情感创造一个平台

   为了使学员对党的温暖关怀,对好政策的拥护,对家乡的巨变,对好人好事的讴歌,对人生的回忆,对学习的感悟有一个抒发情感的平台。校领导决定并报告党委批准办一个刊物,命名为《包公老年学刊》其一为了颂扬包公廉洁奉公的伟大精神,永远学习。其二是通过办自己的刊,让学员有抒发感情的平台。初办时是有顾虑的,一个乡镇就那么几个人能办好吗?能坚持搬下去吗?党委这时给予坚决的支持,确定办刊的宗旨弘扬社会主义正气,传播党的声音,宣扬好人好事,讴歌新农村新气象,方向明确了,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当顾问,当名誉总编,信心足了,期期有党委政府的声音,期期有编辑心语,政策解读,历史回眸,好人访谈,家乡巨变,人物回忆,评论简明扼要,人物介绍真实感人,栩栩如生,诗歌散文百花齐放,刊物虽小,但内容全面,丰富多彩,不乏有大教授黄其植,黄季耕的大作,更有许多草根人物的实感,大家都能为在学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而高兴,投稿的兴趣大增。如李德鹤,阚培显、阚家诚期期都有文见刊,其中张世远、崔礼明的文章都汇编成书发给每个学员,李德鹤也准备编印成书,当然领导如黄、潘俩校长也是多产作者,现在学刊已出版四十七期,获得各级领导及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获得一期刊物,如获珍品,爱不释手,这是包公镇老年学校一个美丽的奇葩。

五、要给老年朋友一个娱乐的机会

   为了活跃老年生活,包公镇老年学校组织多次文艺汇演,有舞蹈、演唱、民乐演奏(二胡、笛子、唢呐、葫芦丝、口琴、小提琴等)举办多场乒乓球,象棋、扑克、麻将比赛。还组织多次旅游,去万佛湖、岱山湖、三河古镇、杨振宁旧居、李鸿章故居、渡江战役纪念馆、总前委旧址,名人馆以及本镇一日游,参观青春新农村以及岘山景区,通过这些活动给老年朋友创造一个心情愉悦的状态。

   随着老年学员的年龄增长,体力越来越衰弱,他们对上学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包公镇老年学校打算充实村社居委办的分校,加强力量,搞好规划,使老年学员就近入学,保证老年学员永远有学上,永远生活在幸福的阳光下,夕阳更红,更绚丽!

                                   

                                    

                                   

上一篇:论乡村老年教育的发展 下一篇:杨店乡扎实推进老年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