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如何办好老年学校
时间:2016/12/21  点击率:1987  作者:王守轩  来源:http://www.fdlndx.com

  

   肥东县包公镇是宋代名臣包拯的出生地,位于合肥市之东,隔太子山与巢湖接壤,地处江淮之间,属丘陵地貌,古皆以农耕为生活依托,时序、四季、分明、谷类、麦稻二季。由于天时、地利、人勤附加八干河引来长江巢湖水后盾,因此,旱涝保收,生活无虑。历来,民风古朴,谦逊,诚信友善,爽好客。而今,劳力外出打工,多以建筑业为主,经济收入颇丰。因此,安居乐业,社会和谐。

   包公镇系由原解集、阚集、文集、王集五个乡合并而成,十九个社区,六万多人口。叵耐,老年人口约占10%以上,故而老年教育形势迫在眉睫。在上级党委的敦促中,在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怀与正确领导下,2008年二月办起了“老年学校”。校址之初设在镇政府办公楼顶层三楼,因学员逐月增多,现在校址扩大到新大楼二楼设二处教室,另有“学刊”编辑部。学校正常教学至今已八个春秋。、由于领导重视,政治上无微不至的怀,经济上大量投入,上下合力,于担当,因此,摸索到一整套正规办学规律,学校越办越起色,越红火,多次受到县、市领导好评与嘉奖,现为市示范范校“。今年又向”省示范校“冲刺。

   下面谈一谈我们老年学校,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如何抓好“老年教育”这一新的,史无前例的时代需求的工作。

   “生”、“老”是人类生命历程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青少年风华正茂的学习期,中壮年龙腾虎跃地战斗在工作上,农民、工人、教师、医生、科学家、发明家……在一线工作中积极奉献着生平。但是,时光老人对任何有价值生命个体都是公平的,天若有情亦无情,不知不觉“老之将至”,语云:“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接踵而来的是法定甲子退休。退下来的单位老人,有充裕的退休金,农村老人也有一定的养老金以及各种低保,除失能(按照国际通行的日常活动能量表“ADLS,吃饭、穿衣、上床、上厕、室内走动和洗澡六项指标:12项做不到为轻度失能,34项做不到为中失能,56项做不到为重度失能。)老人外,退下来的健康和亚健康的老人欲何往呢?是下棋打麻将消耗余光呢?抑或儿孙绕膝,足不出户享天伦之乐呢?或饲鱼养花,囿于室中呢?或豢养宠物同其缠绵以自娱自乐呢?抑或整日近看院中花开花落,远眺天空云卷云舒,寂寞而无聊赖的虚度残年呢?……过腻了这些有趣无意的日常生活,这是当今老人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换言之,只有物质享受而无精神寄托,甚至缺亲情而乏友爱,因而,孤独,抑郁失忆,痴愚接踵而来。现在老人,一般都经过共产风,文革“读书无用论”,“书读的越多越蠢”白卷上大学教育被践踏的年月。在年轻时想学习而无处去学。大部分老人文化素质,知识面比较偏低。现在普遍认知科技兴国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全民文化之上的故而“老年学校”在这些间接或直接因素下,应运而生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必然。更是党中央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决策!

一、生   

   学员来自各行各业离退休人员,乡镇企业退休人员,退下来的村干部,社会农村老人。学校初创之初,我校物色知识面广,在当地有一定威望,人缘好,况且热爱老年教育事业,德高望重的老人做招生动员工作。在此基础上,又在各村(居委会)将热爱学习的老年人发展为招生骨干,协助进行招生。并讲解“老有所学”终生学习的诸多好处。比如:读书能使人开启大脑智力、预防失忆与老年痴呆;学习能使人心胸开阔,心情豁达,心里平和,心怀宽容,使人延年益寿,学习环境可以交往更多朋友,此中必有良师与益友,贤达超群者学习能了解和懂得“齐家治国”的道理;学习能使人头脑聪颖,心胸坦荡。用这些至真至爱、有情有义的话语打通和打动了普遍感到老年学习无用的短视心里,激活和启动了学习热情,从而积极报名参加学习。通过学习加之老师的精心授课,耐心讲解使他(她)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余辉。使他们自觉地又劝带其他倦于学习的周围老人来校报名入学,因而,我们“老年学校”的学员始终稳定,新学员月月增添,况且学员在学习上互相勉励,行动上彼此提携,嘘寒问暖,一个团结友爱向上向善的老年集体,如老树新花,沐浴着阳光和雨露,老根遒劲,绽出新芽,再吐芬芳。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做出榜样。

二、教   

   我校的教师全是本镇退休老人,有政企退下来的精英,有教育界、医学界、科技界以及文化艺术界的学术带头人,领衔组成。他们不仅学术渊博,爱以育人,更重要的是热爱这项工作,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只讲奉献,不计报酬,认真教学,一丝不苟,可以说是本地区的学术带头人,况且一如既往绝忽作忽辍,一暴十寒,认真教学,夙兴夜寐,认真备课,无私精神永驻。受到好评。

   除教员固定,课程课时安排妥帖外,如学员中有好的讲稿也可以穿插其中由学员自己讲授,教学内容只要适合老年学员的口味,都可以讲,使论坛形式活泼生动,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能激发“能者为师”讲坛人人都能上的浓厚学术氛围,搭建一个使人人都能施展才华的平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学术超群知识广博过硬的教师,老年学校不成为寺庙中大雄宝殿里的“如来佛”没有灵魂的空壳吗!因此,教师很重要,是办好“老年学校”根本的根本,这是勿容置疑的。当然还要有热心爱心懂行的校长教务主任忠诚于“老年教育”事业,能鞠躬尽瘁,也是一条不变的真理。

三、课   

   “老年学校”可算新生事物,没有统一教材,没有圭臬准绳,教学难以从容驾驭。我校教材都是授课老师根据教学计划自己编撰的,复经教研组认可。设有语文、历史、养生保健、诗词、防病治病、“孔学”专场、“红学”专场。下面简述之:

   语文教学中,鉴于老年学员启蒙教育皆在拼音又无普及普通话之前,字的读音多有舛误,需要进行纠正,如嚚yin读银;愎bi读敝等。一字多音是汉字的特色,老人在少年启蒙教学中,这方面教学内容往往被忽略。尤其在读古典文学时,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如在读唐•杜牧《阿房宫赋》时,房pang读旁,不能读成fang(房);南宋奸臣秦桧hui会字,不能读成gui贵字等。学员们听课时如梦初醒,陡感,觉得少年时代的知识忒少,太肤浅。因而增强了学习兴趣,振奋了学习热情。

   历史教学中,我们自编了中国历代兴衰(替)史。从三皇五帝讲到建立共和。细读到这上下五千年中打了约14513战争,其中只有292年没有交战,共战死约40亿人。从轩辕黄帝至末代溥仪,中国出现了297位皇帝和162位国王。使学员们充分了解历史兴衰交替的个中道理,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历史知识。例如,讲解历史为什么不讲朝代兴衰讲朝代兴替:在讲解近代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进而推论甲午战争失败也是中国国运颓势的滥觞。使学员对历史演变之深层次原因入心入脑,大开心胸,拓宽视野,解开了许多历史认知上的块壘。

   养生保健教学中,我们编写和讲授了养生十训:如饮食中为什么要少肉多菜,少盐多醋等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知识铝能致老年痴呆,而硅元素是铝的克星,哪些食物含硅元素等科普教学,以及为什么要待太阳露面才能锻炼身体以及“生命在于静养” ……获得老年学员们好评,更加明白养生的真实科学意义。

   诗词教学中,我们编印了诗词平仄、韵律上、下册在课堂上讲解;并讲解“中华新韵”,即以普通话读音,以《新华字典》注音为读音依据,将汉语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的中华新韵“十四韵”。并讲解词的格律和如何“填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还穿插讲解比较难的“平水韵”、“十三辙”、“十四寒”等,以开阔视野。

   防病治病教学中,讲授四高三低的防治(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即痛风;三低:低血压、低血糖、低体温)。老年皮肤瘙痒以及各种皮肤病的防治,骨质疏松病的防治,口臭的成因和防治等,日常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症的有效科学防治,使老年学员在我们学校才能得到、学到而获得有效的防治的各种保健科学知识。

   “孔学”教学中,我们着重讲解孔子的“仁”、“仁政”、“克己”的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东西。并将《论语》二十篇加以注释给学员们自学,并在“学刊”上连载。《古文观止》也释成白话在“学刊”上连载形成立体教学,颇受佳评。

   “红学”教学中我们主要讲解里面人物的相互关系,使学员对“四大家族”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如“红楼梦”里一共写了975人,但书里只出现400多人。这975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称谓的243人,其中医生14人,外国人2人,僧道17人,尼婆84人。并详细讲各个历史时期对“红学”研究上的争论……。

   另外,我们定期请法律界人士来校讲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讲解老年人怎样防骗知识,使老年人多长心眼,因而得到老年人的好评,普遍反映良好。

   政治课由镇领导讲国际时事要闻,国家大事以及我镇科学发展的建树与决策,使学员明白当前国家的大好形势以及身边的发展情况,以便配合政府做好当前各项中心工作的宣传,进而化解事物发展中的瓶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他们大多是当地的名人,有群众基础。少数德高望重的老年学员在当地群众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可谓乡贤,因而发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当地思想建设和物质建设都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由于“老年学校”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差别殊大。有的大学、有的高中、初中、小学,因此,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尽量深入浅出,讲解口语化,地方化。如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就注意“字的正确读音”,“一字多意” ……使初学如识字,学历高者如“温故”。甚至有些高学历学员“恍然大悟”啊,这个字原来这种读法呀!所以,学习兴趣来了,一扫厌学情绪,文化程度参差逐渐拉近。

   诗词理应很难吧,然而,我校教师以“十四新韵”解释:汉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谓之四声。阴平、阳平、谓平,上声、去声谓仄。所谓压(叶)韵,就是把同韵字放在诗词一定位置上,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分明既要压(叶)韵)等浅显明了的教学语言,使之能听懂,久之能运用,能写诗。

  文艺课程方面,我校成立乐队,请名师指点,曾多场演出,独奏、合奏、独唱伴奏,多次赴县演出,省市文艺下乡也邀其参加演出,受到各界好评。同时也有剑、拳参加表演,丰富了学校的文明氛围,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上学期(2015)由自己作词作曲谱成了本校校歌传唱,更增强了学员对学校的亲和感。

   每年举行一次期中考试,考试形式以试卷考试,采用问答题加多选法,内容都在我校的“学刊”上。为了拉开考试成绩,也出12道平时讲解过的内容,以了解学员平时的学习专注情况。试卷入档案,年终评优秀学员时做主要参考。考试时学员都很认真。有的学员说:“这真好像上大学考试,人生第二春了,真高兴!”俗云:“攻心为上,攻城次之”,抓好教育才能抓住人心,学校才能火红,舍此,别无捷径。我校现有120人,每月十节课,课时为2.5小时,广场舞每晚7:009:30.

四、敬

   我镇敬老院入住老人二百多人,其设施、环境、管理实属上乘。受到各级领导好评与赞许和嘉奖,院内没有重度失能老人,轻度失能如腿脚不便,失明者仅几人,这些老人被服侍周到,不愁吃穿外,整日无所事事,物质特好,但精神异常空虚,闲得慌的老人时而发生内讧,鉴于斯,镇老年学校为敬老院设立分校,该日有县、镇领导进行挂牌仪式,而后有教师定期去讲课,课程有:饮食卫生,养生保健,历史知识等。养生方面,讲心梗、脑梗、腿梗的防治;历史讲解古人的老年操守,以及为国捐躯的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英烈事迹。从而使老人们从思想上得到加深团结友爱,相互帮助,过上合群而不觉孤,融洽而忘却寡的和谐生活。同时成立老年舞蹈队,腰鼓队,请来名师教授指点,已在县、镇、中小学演出多场受到热情捧场和交口称赞。从而使敬老院大院内洋溢着快乐的海洋,日日笙歌(红歌、颂歌、赞歌、绝非靡靡之音)快快乐乐欢度晚年,用人间天堂来形容也不过分。

五、办

   《包公老年学刊》随我镇“老年学校”成立而创刊,双月刊,是我校一个品牌,它充分体现和反映着学校教学的全过程和教育理念。更凸显了校领导和编辑们的诸多良苦用心和学术水平。学员们把它看成自己心爱的一亩三分耕耘地,踊跃投稿,并约在外的亲友投稿。学刊设顾问,总编,编辑、各司其职。刊物涉猎政治、经济、学术评论、诗词讲座、杂文随笔、地理历史(历史有正史、野史、稗史、轶闻、故事)、养生、奇闻趣事、小品文、释文等等。包罗万象,知识面广,文采丰富,深入浅出,高普共赏,给人以新的视觉。“连标点都不能错”编辑者们说,可以想象刊物的严谨度。因此刊物迎来了不少大学有名教师、教授以及享受国务院终生津贴的专家都来稿在学刊上刊出,并写诗作文赞赏学刊办得好。镇党委主要领导在百忙中也抽时间为学刊撰文,作为刊首刊出,以资指导当前工作和中心任务。因此,学刊越办越好是必然的。除此,我校还编辑出版“养生专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辑”、“宪法讲解专辑”,并在课堂上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学刊”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永远离不开它,读者如是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显得重要,尤其是老年教育不能等闲视之。文明素质均来自教育,终生受教育,这就是今日社会和时代的特色。文明的老年人应该象爱惜生命一样来珍惜这一难得的机遇,把青少年时期失去的东西(文化)夺回来,使夕阳更灿烂,希此,才不辜负党对我们老年人的关爱!老年朋友们应跳出藩篱融入社会,读书学习,大器晚成。尽量使“明日黄花”绽出一缕馨香,永远留在天地间萦回!

    

上一篇:如何巩固提升镇老年学校工作 下一篇:论乡村老年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