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高乡镇老年教育办学水平
- 时间:2016/12/21 点击率:1708 作者:张世远 来源:http://www.fdlndx.com
包公镇老年教育在县老教委的领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老年教育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现有镇老年学校一所,有固定教室(镇计生办礼堂),有专职教师6人,开设课目有:养生、太极拳、音乐、语文、历史、舞蹈、器乐等。在办好镇老年学校的同时,我们还在社区(村)办了4所老年分校:包公镇敬老院分校、高亮老年分校、新生老年分校、小包老年分校。
近年来,包公镇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全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老年教育,作为实现终生教育的重要形式,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接受终生教育的有效载体。为了有效推进乡镇、社区老年教育工作,关键是要不断深化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一条创新老年教育发展之路。
下面我将结合包公镇老年教育工作的实际做法,谈一谈如何改革、创新、提高老年教育办学质量。
一、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乡镇老年教育工作像其他一切工作一样,要重视调查研究。老年教育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其内容涉及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民族学、民俗学、教育学、心理学、环境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政府分管工作者和老年教育工作者结合起来进行实践研究,可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使乡镇老年教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并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乡镇、社区老年教育建设的主要内容。人老了,就怕没用,从心里学角度来说,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是老年人最大的快乐。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工作了几十年,积累了很多知识和经验,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们还要进行终身学习,还想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奉献。人老了,就怕孤独,但由于子女忙于工作,不能常伴老人身边,因此,乡镇,社区老年学校活动就成为老年人精神娱乐的主要方式。
我们包公镇老年学校开设的课程都是老年学员们喜闻乐见的,真正使老年学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如太极拳、舞蹈、器乐、养生这几门课,学员参加学习的多,课堂气氛浓,而且能做到学以致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包公镇老年学校艺术团有40多人,平均年龄67.5岁,他们自编自演了许多优秀艺术节目:如舞蹈《最美不过夕阳红》、《乡村园舞曲》;器乐合奏《庐剧》观画改编》、《黄梅戏联奏》;二胡独奏《茉莉花》;小提琴独奏《梁祝》。他们深入敬老院、岘山生态园、各个社区、街道,共演出了近100多场次,得到干群们的一致好评。
包公镇老年学校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是以主题活动为重点,节庆活动为补充,经常性活动为依托;坚持特色突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形式上有所创新,学员参与率有所提高;实现时代特征与优秀传统的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课内活动与广场活动的结合,大型活动与经常性群众自娱自乐活动的结合,做到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二、全面性和系统性相结合
乡镇、社区老年教育建设要注重社区大文化的整体性,各种要素的相关性和根本目的的一致性,要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的原则。全面性是指涉及的课程项目要多,民俗的、文艺的、体育的、教育的、环境的、精神文明的相关内容,无所不有,要将其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去,尤其是要渗透到语文、历史、养生这些与人相关的学科。乡镇、社区老年教育是多元文化,服务对象覆盖面要广。要注意满足社区内各种亚文化群体和各种层次的文化需求。
系统性是指,老年教育活动的创意,组织、辅导、选拔、提高和展现等环节要是有机的整体,相互要有联系,有条理。乡镇、社区老年教育是复合文化,融民俗、文艺、体育、教育、环境、精神文明等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各种文化形式为一体,如镇文化站,镇精神文明办,镇科协等相关部门要统一协调,密切合作。
三、实效性和连续性相结合
实效性是说,乡镇、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内容要充实,不能搞形式主义,搭花架子,要注重活动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注重参与率的提高和取得实际效果。
包公镇老年学校的养生课,由王守轩老师授课,笔者有幸听了他的一节课。他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夏季到来了,同学们注意到有哪些常见病会发生?”一语激起千层浪,大家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由学生代表回答:“夏季最常见的病为肠道病!”王老师接着又提问:“那么肠道病又如何预防呢?”大家纷纷回答:“要注意饮食卫生,要勤洗手等等……”,然后王老师进行了归纳,总结。
笔者听了这节养生课,受益匪浅,我认为,如今老年学校的课程改革,就应该像王老师那样,用“提问、互动、讨论、归纳”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老年学员也利于接受,彻底打破了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老年学校的教改带了个好头。
连续性是指,老年教育活动要循环定期举行,如“九九重阳节”、“五一”、“七一”、“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的活动,使参加人数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水平稳步提高。老年教育想要达到的目标不是一朝一夕或一次两次就能实现的,老年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该有连续性,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而要充分注意水平层次的递进和传统活动的承接。
四、特色性和创造性相结合
所谓特色就是独特的色彩和风格。特色可以形成自信心,自豪感,特色可以产生凝聚力和竞争力。乡镇老年教育建设要突出自己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要形成并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质。
创新是人的恒久精神追求,是一种积极的生命状态,是竞争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创新的基础是继承,目标是发展,方法是探索,是实践,是变革。乡镇、社区老年教育建设要特别重视开展多种形式创新活动,尤其要为老年学员创造尽可能多的增长能力,展示才华的机会。
我们包公镇老年教育,给广大老年学员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创办了《包公老年学刊》,此刊已创办近十年之久,到目前为止,已出版到第37期。
《包公老年学刊》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有编辑心语、有诗歌,深得广大学员及社会人士欢迎。
笔者特作小诗赞颂《包公老年学刊》
赞《包公老年学刊》
一、
包公学刊办得好,内容丰富是个宝;
哲理保健皆学问,越学越觉心明了。
二
包公学刊办得好,王老首当立功劳;
夙兴夜寐审稿件,精雕细琢出佳稿。
三、
包公学刊办得好,老年学员踊投稿;
耄耋勤学脑弗痴,夕阳灿烂更妖娆。
四、
包公学刊办得好,古今中外涉猎到;
编辑心语启心智,包公故里格外娇。
五、乡镇老年学校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极其对策措施。
根据笔者多次参加老年学校的各种活动,我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课程设置过于模式化;如开设的语文课,历史课,参加的学员较少,有时,开课都很困难。
采取对策:应该让授课老师充分地备好课,由传授知识型的授课方法,改为讲故事式的趣味教学法,让老年学员听得津津有味,或出示题目,进行提问、讨论,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改革课堂教学,是上好这两门课的比由之路。
②课程安排应相对集中,利于学员来小听课。
对策:包公镇地域广,路途远,为了使学员上学方便,应将课程安排集中一些。
③雨、雪天,对路途远的学员,可灵活掌握。
对策:加强学员安全教育,宁可不上课,不可不安全。
④扩大“社区老年分校”范围;
对策:包公镇19个社区都可以设立老年学校分校,便于老年学员就近开展活动。
⑤要进行乡镇老年学校体制改革,做到“庸者下,能者上”,不断充实“有知识、有才华、有能力”的领导队伍。
上一篇:乡镇老年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下一篇:如何巩固提升镇老年学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