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乡镇老年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时间:2016/12/21  点击率:2158  作者:孟培中  来源:http://www.fdlndx.com

 

      根据肥东县人口统计年报,2014年我乡年末总人口29170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5179人,占人口总数的17.75% ,以公认的14%老年人口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为标志,我乡已全面进入老龄社会。老年社会的提前到来,一波银发经济的浪潮也将扑面而来,其中老年教育作为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如何应对老年教育的发展,抓住党和政府统筹老年教育的机遇,做好乡镇老年教育工作,对我们从事基层老年教育的志愿者来说,既新鲜又现实,既务虚又务实,既前程无量,更责任重大。

 一、老年教育工作的现状

 1、体制设立:目前,各乡镇、村、社区普遍成立了党委主导,志愿者参加的老年活动组织,如老年教育委员会,老年学校,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干部支部、老干部协会等涉及老年组织,这些组织的一个共同点是:政府行为,志愿者参加。活动由政府出面组织,经费由政府财政拔给,这样的生存结构在目前来说非常重要,处于萌芽之中的老年教育工作如果脱离了这个附体老年教育立即枯萎,不能延续下去。

 2、老年学校:我乡目前有乡老年学校一所,开设课程为:时事学习、卫生保健、法律讲座、书画、广场舞、体育健身、棋牌、垂钓等8个班,敬老院老年学校开设,时事学习、卫生保健、法律常识、音乐、地方戏4个班,各村、社区老年学校开设,时事政治、卫生保健、法律讲座、音乐地方戏、农业技术等五个班,全乡老年学校学员800余人,占全乡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6%,乡镇老年学校的学员基本上是离退休的公务员、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敬老院学员全部是五保老人,各村、社区的人员比较复杂,有退休干部、教育工作者、村队干部、知名人士、老党员等。总之,乡、村老年教育的活动对象还有很大拓展空间,并不能满足全体老年群体的需求。

 3、教育手段:马湖乡属于合肥市的边远乡镇,是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乡镇,经济发展比较发达地区相对滞后,外出务工人口多,人口聚集的功能区少,因此,反映在老年教育手段上相对滞后,目前,乡、村、敬老院的教师一般都是有针对性的聘用,主要是本地有一定专长的人士担任,没有报酬,纯属义务志愿性质。更多的是利用各类音像资料组织教学。近年来,在县委组织部门的统一按排下,各村老年学校开通了远程教育系统,老年学校实现了与村内其他教育形式的资源共享即解决了教师的不足问题,也解决了学习课程内容的简单化、单一化,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空间,也为广大老年朋友喜闻乐见。

 二、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乡老年教育工作的起步与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是比较滞后,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老年文化教育发展认识不足。一是老年自身对老年教育认识不足,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形成的居家养老为主的方式,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由于传统观念和当前经济条件的制约,往往对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对他们的健康生活,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认识不够,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增多,繁重的照看下一代任务,使他们的缺乏参与文化教育的时间和动力,导致了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度低下。二是社会对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认识不足,现在的农村经济政策更倾向于扶危济困,对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侧重保障,使他(她)们安度晚年,老年文化教育只是锦上添花的工程,并没有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更没有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没有认识到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对于创建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教育发展体系,综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都具有的重要意义。由于以上两种认识的误区,阻碍了乡镇老年教育的发展。三是政府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领导和组织。县、乡老年教育委员会在编制上既不是行政编制,也不是事业编制,充其量列为一个社团组织,是个“ 四不像”的建制,其组成人大多是离退休老干部、志愿者,在政治上根本没有话语权,在言行上根本没有人听,有的地方把老年组织视为“累赘”,负责人常年不过问。乡村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工作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乡镇领导的关心和重视,而乡镇领导的顶头上司县委、县政府不重视,乡镇领导的重视就无从谈起。所以,目前乡镇老年教育文化的发展最主要、最直接的推动力是县一级政府。四是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老年教育工作没有专项经费,没有预算开支,不可能自成体系发展。现在的办公、活动场地虽然美其名曰和某某“资源共享”,其实质老年教育是“穷光蛋”,没有属于自己的场地,不得不借用别人的场地 、设备。在老年教育发展的初期,这种共享是现成的、必要的,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没有后劲,永远只能停留在“共享”的水平上。五是缺乏老年文化教育的队伍。这是最重要的,也是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建设一支老年文化教育的队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谁来组建?谁来管理?谁来投入?不从老年教育的大政方针上、战略决策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老年文化教育的队伍就无从谈起。没有一个老年文化教育队伍和强有力的师资力量,煌论搞好老年教育是幼稚的。六是老年教育从形式到内容比较单一、贫乏。目前,乡村老年学校开的课程基本是“老三样”、“老四门”,既时事、法律、卫生等,近二年来试水拓展到广场舞、书画等课程,尚不周全,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偏重于生活实用课程,缺乏对老年人心理状态和健康状态的引导,老年大学无法做到为老年人寻找心理寄托,寻找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创造条件,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发展关注程度远不移,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应该在提升广大老年人科学素质和人文关怀教育发展方面,使老年人在自立、自强、自信、自尊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不继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在社会进步和社会保障中实现新的人生价值。

 三、发展乡镇老年教育的对策

当前,提出发展乡镇老年教育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要求,在吃不饱饭的年代来谈发展老年教育工作是十分荒唐的。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社会越来越进步,文明社会的发展必然对人文关怀提升更高的要求。所以,一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发展老年教育工作的推动十分重要。

 1、要在政府主导下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宠大的教育受体、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体制,覆盖老年需求的教学内容,决定了老年教育工作更具有挑战性,不是一般社会组织能够主导的。老年文化教育应有各级党委领导下政府主管,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工作,将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纳入本地社会教育发展规划。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事业规划,制定年度发展规划,设置机构标准和管理办法。当前的首先要务要给老年教育机构一个名正言顺的“帽子”,逐步淘汰以退休干部、志愿者为主的老年教育机构,实现人、财、权统归政府的编制机构,由于老年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适当聘请部分离退休干部作为老年教育的志愿者也是适当的,但是要明确职责,明确待遇,制定管理评估机制。在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党委政府要把老年教育列为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制定评比条件,促进均衡发展。

 2、要加大对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老年教育不收学费,纯公益。巨大的投入只有靠政府支撑。从目前老年教育工作的水平看,可以整合各单位内部的场所以满足老年教育的需求,但这决不能作为权宜之计而沾沾自喜,忽视对老年教育的投入。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从现在开始要在3-5年的时间内给乡镇老年教育打好物质基础,包括建设必要的活动场所,完备的教学的设施设备,制定科学的使用管理措施等,首先要有一个“家”的概念,然后向“基地的概念跃进,首先建好乡镇一级基地,然后有条件地选择村、社区的“家”,最后实现乡、村、社区全覆盖。老年教育发展经费要列入县、乡财政预算,并且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决不能东扯西借,凭长官意志来使用老年教育发展资金,把资金变成 “小金库”。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东拼西凑教师队伍,临时凑合的教师队伍,拟乎都与正规发展的老年教育事业相悖,老年教育队伍要成为一种职业构成。老年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也要有特殊性的一面,老年教育不只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研究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更强,知识面更大,教学范围更宽广。发展老年教育,首先要能养得起教师,不然谈老年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永远在“老三门”的低水平上游荡。教师队伍可以是骨干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专业教师与管理教师相结合的模式,在新型的人才流动机制下不搞终身制,以发挥各类教师的最大价值。

 4、要有专门研究老年教育的研究机构:建立老年文化教育的研究评估体系,对发展老年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老年教育不同于一般各类成人教育,它不以灌输知识为主,不以择业上岗为目的,它处于一个人终生教育最末端的一段,它侧重的是老人心理和生理上教育,教学内容要与老人平稳度过后半生,息息相关,所以研究老年人的需求,心理健康 ,自个价值的变化,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等都是老年教育研究的课题,其次要对老年教育工作做好追综评估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对全县老年教育工作的评估,找出问题差距,总结经验做法,发现新的典型,推广先进理念,不继完善老年教育的各项评估体系,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5、全社会都要重视,提高对老年教育工作的认识。老年文化教育是一个新兴的事业,由于社会上甚至老年人自身缺乏对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认识,妨碍了老年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各地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特别是老年教育处于起步阶段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领导提高对老年教育发展的认识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大力宣传老年学校的办学意义,认识到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广大老年群体朋友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接受文化消费的新观念。通过文化教育发展促进老年群体优化,带动整个老年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老年教育是衡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面临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即将全面步入老龄社会的现实,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对老年文化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上一篇:对办好农村老年学校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高乡镇老年教育办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