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特色发展 创新社区老年学校的办学模式
- 时间:2018/11/10 点击率:1678 作者:肥东老年大学宣传处 来源:http://www.fdlndx.com
坚持特色发展 创新社区老年学校的办学模式
肥东县店埠镇镇西社区老年学校 缪有淮
(2018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文件中指出:“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整合利用现有的社区教育机构、……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规划》提出的这一要求,突出了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意义,把社区老年教育的位置提高到从来未有过的高度。
社区老年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教育工作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与青少年教育完全不同的“特色教育”。多年来,我们镇西社区老年学校在党政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坚持“服从服务大局,弘扬先进文化,践行康乐有为,贴近老人生活”的办学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风格,深受老年朋友的欢迎,从而推进社区的老年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挖掘潜力 整合教育资源
镇西社区老年学校始建于2008年,当时的办学条件很差,利用社区老办公楼30多平米的会议室作教室,教师也不固定,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在社区领导坚持不懈地努力下,2015年建成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办公服务场所,配套完善了社区老年学校、社区小剧场、图书室、居家养老服务站、科普体验馆、舞蹈室、书画室等一系列服务设施,室外扶植晨练太极拳、晚练广场舞的团队,同时设置保健知识橱窗、建立文化墙等,为办好老年特色教育奠定了基础。
从2015年起,镇西社区老年学校长年开设时政、计生、法制、舞蹈4个班。2018年春季,在校学习的老年学员有47人,远程教育班学员25人,校外晨练、晚练班的学员174人,在册学员总计246人,聘请专兼职教师7人。学校成立了校委会,社区主任兼任学校校长,党委组织委员兼任教导主任,定期召开会议,形成强有力的办学领导核心。
二、因地制宜, 开展特色教育
老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需求,不单纯是为了增长知识,或纯粹是为了愉悦身心,必须融教学、娱乐于一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由于老年朋友的文化背景、社会经历、家庭环境、志趣爱好不同,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学制安排和教学方法上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一是课程的实用性。特色课程建设是学校形成特色教育模式的基本单元,没有特色教育可能会使老年学校与"老年活动中心"没有区别。大部分老年人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即学即用,立竿见影,实用性很强。因此,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尽量接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近几年,学校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时政课,主要宣讲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及时解读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使教学内容紧跟党和国家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科技课,针对老年人关注的问题,传授心理、生理健康知识,传授养花种草的方法,提高学员的生活技能;舞蹈课,主要教授大家喜爱的民族舞,除了练习舞蹈的基本动作,还系统地讲解理论知识,舞蹈训练难易适度,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法制课,普及法律知识,内容精确严密,目前已经学过的有《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计划生育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
二是学制的多样性。孔子的办学思想是“有教无类”,这同样适用于我们今天的老年教育,从社会层面来分析,老年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氛围;从个体层面来说,老年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兴趣。因此,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吸引老年人广泛参与,只要身体适宜,不论年龄、性别、学历,都可以报名参加学习。学校在编班的时候,不同的学历和年龄,可以同班上课;舞蹈戏曲等艺术门类的课程可以重复学习。在学制安排上也体现了多样化,短的只有几个月,长的可以几年;可以单科独进,也可以多科并举;学员可以跨班、跨年级学习;班级人数也不等,可以随情况变化而变动。
三是办学的开放性 。多年来,镇西社区力求把老年学校办成没有围墙的学校,建立现代的开放型的教学模式,设立活动课程,除了室内教学以外,还开设了微信群,定期为老年学员传送中央、省、市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发送重大节日贺信和卫生保健等关怀服务信息, 为老年学员搭建服务平台;按照自愿组合的方式,在校外设4个班,共有174名学员,除雨雪天外,每晚6点至8点,进行广场舞和太极拳的娱乐教学活动。
此外,学校还利用自身具有的设备优势,开通了“合肥市终身学习网”,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启“先锋在线”远程教育,指定专人负责,订有学习计划和管理制度。每月集中上课两次,每次听课学员在25人以上。
2017年,戏曲舞蹈班先后参加10多场社会演出,主要有:镇老年大学校庆10周年演出;助学贫困儿童演出;参加华盛杯舞蹈大赛;国庆汇景新城演出等。当年,该班获合肥市第三届“金桂奖”民营文艺院团一等奖。
多年的办学实践证明,通过积极发展老年教育,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学习型社会的营造;提高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兴趣。这是老年教育最为可贵的教学成果。
三、多措并举,夯实基础工作
多年来,社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多措并举,不断夯实基础工作,巩固和丰富教学成果,使特色教育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领导重视是前提 。 学校成立了由社区领导带头、各方人员组成的校委会,并成立了学校党小组。社区党委书记丁玉书、主任郭其宏经常听取学校的工作汇报,亲自兼任时政课的教师,在场地、时间、人员上优先给予保证,学校的办公费、所订的杂志费以及老师的报酬实报实销,保证了教学活动顺利
制度落实是关键。 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学员守则》、《岗位职责》、《考勤制度》、《学籍管理》、《教学管理》、《评优考核细则》,以及校风校训等9项制度。校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各项制度,同时分工负责,明确责任,逐项抓落实、抓考核,收到良好的效果。
师资力量是保证。 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专家是一支既有活力、又有丰富经验的人才队伍,学校将社区内身体健康的“五老”登记造册,建立师资人才储备库,不定期地聘请他们作报告或举办讲座。从2017年起,学校聘请一位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同志任专职教师,另聘6 位社区干部兼任各门课的老师。
人文关怀是根本。 老年人不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现实的弱势群体。因此,老年教育应当具备更多的社会福利色彩。多年来,凡在镇西社区老年学校上学的学生,学费全免,教学需要的教具、舞蹈训练的舞台、音响、灯光、空调全部由社区无偿提供,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平时上课时,学校特别注重老年学员的安全问题,规定:学员身体不适,不必急着来学校,可以事后补假;在天气好的时候,学校多安排些时间上课,遇到雨雪恶劣天气,则预先通知停课。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经过不懈的努力,2017年,镇西社区被合肥市教育局评为“合肥市全民终身学习体验点”,系肥东县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
四、启示和展望
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是老年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局面和必然趋势,老年教育是夕阳事业,但是必须要当作朝阳工程来实施。因此,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们要在更高的起点上统筹谋划老年教育工作:
一是要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在教学管理上不能采用刚性化的管理模式,尽可能地采取灵活多样、松散可变和机动弹性的方式,以适应老年人的不同情况和需求。
二是福利事业和教育相结合, 老年教育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教学活动中福利保健必须占有较大的比重,不能把“老年教育”理解成“教育老年”,只有实施“特色教育”模式,才能激发老年朋友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倡导多样化的办学模式, 鼓励多渠道投入,可以是政府办学,也可以是社会资助办学或民办公助办学。
四是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协作, 实现老年教育地域化协同发展,适时建立老年教育协会,以此加强老年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上一篇:农村老年教育浅析 | 下一篇:保障老年教学正常化 推动老年教育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