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农村老年教育浅析
时间:2018/11/10  点击率:1682  作者:肥东老年大学宣传处  来源:http://www.fdlndx.com

       

   肥东县石塘镇老年学校  马淑芳


党的十九大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问题应该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已进入老龄社会,十九大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发展老年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我国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远多于城镇人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城镇化建设,农村中青年都外出打工了,剩余的大部分是老龄人,他们现在物质生活都有保障了,有待提高其晚年生活质量势在必行,所以做好农村老年教育工作,以此提升农村老龄人素质迫在眉睫。农村老年教育是以农村老年人为对象,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近些年各级老年教育机构都在抓老年教育,那么农村老年教育现状如何?根据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亲身经历,以本单位为例浅析如下:

石塘镇位于合肥市肥东县中东部,镇域面积124平方公里,辖19个村、社区,总人口7.2万,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12630人,占总人口17.5%。镇和各村、社区都成立了老年教育领导小组,镇老年学校创建于2008年,下设敬老院一所分校创建于2013年。近几年按上级要求在村、社区相继创办了老年学校,其中有两个社区还各创办了一个分校,全镇共建23所老年学校,可以说达到了发展全覆盖的要求。但从发展的现实来看存在不少以下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尽管我国在加速城镇建设,缩小城乡差别,但农村人的观念更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观念问题,导致对农村老年教育认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整体认识不到位,基层干部对此重视不够,大都认为这项工作可做可不做,所以难以纳入工作计划中;二是农村老年教育参与度较低,很多老年人还未认识到参与教育的重要意义,甚至有时间就去打牌、打麻将,根本认识不到老年教育是提高自已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三是很多老龄人子女对接受教育不支持,农村老龄人都以带孙子为主业,子女往往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求。

二、保障机制不健全。目前,老年教育虽然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但并不规范。特别是农村老年教育还没有被各级党委、政府真正作为化解人口老龄化社会风险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没有作为硬性任务加以落实。同级政府对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村、社区老年机构很多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缺少专职人员负责。组织机构成员都是兼职,时间难以保证,加之很多负责人本身就认识不到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教学计划难以实施。镇老年教育还存在同级部门不支持、不配合。究其原因是保障机制不健全。

 

三、经费投入不充分。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都是政府投入,实际几乎全部用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上,而老年教育经费虽然要求实行财政负担。但在实际中所在政府下拨的资金都是项目专项资金,特别是镇政府一级可支配自有资金极少,加之由于招生难、镇村和社区老年学校不收学员学费,所以导致农村老年教育资金严重不足。

四、教育资源不充足。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缓慢还因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场所及硬件设施。目前各村、社区老年学校都借用各村、社区党建室,镇老年学校也是借用镇文化站场地。所以,教学所需的基本设备很难配置到位。二是教材教师资源不足。由于农村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教材,教学中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经费等原因,基本没有配备较为专业的专职教师任教。

五、教育模式不适应。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大部分老龄人文化程度较低,甚至文盲。所以要求镇、村老年教育按市、县模式生搬硬套季不科学、也不合理。强硬要求文化水平低的老龄人坐教室听专业课更是对牛弹琴。这也是很多农村老年学校招不到学员,存在严重生源不足的原因所在。

由此可见,农村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需在工作中探索改进。我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一、加大党政重视程度,提高社会整体认识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重视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求知、进取、康乐、有为的要求,使老年人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是以提高老年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使受教育者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健康,服务社会为目的所实施的非学历的老年人学校教育和其他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它是老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老年教育以让老年人更好地生活为目的,老年教育是使老年人适应社会化的一种过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重视起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整体认识水平,并把老年教育作为硬性任务加以落实。要借鉴国外经验,借助团体力量,形成彼此互动、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使老年人感受到参与教育的必要性。

二、加大经费投入,丰富教育资源,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老年教育既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就应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设备齐全及雄厚师资力量。经费保障机制作为民生工程应根据各村、社区老年人数建立人均拨款机制,配置好老年教育所需的基本设施及支付教师课时费,以确保村、社区老年教育正常运行。老人长期生活在本村和社区,对社区环境最熟悉、最有感情,同时对村、社区的向心力也最强。因此,必然要依赖社会为他们提供的各种服务。村、社区老年教育不单是一种社会服务,填补老年人生活的空白,更重要的是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三、逐步改进和完善农村老年教育模式,加快其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要与老年文化相结合,使老年人有兴趣学习,主动地学习,这样才能增加老年教育的生命力。按目前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准及对自身教育的认识程度,流于形式刻板的要求他们每个星期或每个月定期坐教室上几节理论课是很不适合的,必须根据他们文化层次和要求分类。大部分老年人适合休闲娱乐,唱唱歌、跳跳广场舞、打打太极拳,参加一些文体活动等,享受快乐人生即可。当然对那些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老年人,要求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孙辈教育、书法美术教育等也应及时开班培训。这就要求各村、社区老年教育管理者在掌握本社区学员情况下,提供咨询和帮助,分类指导设置课程,协助老年学员能够更快更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理论教学可利用远程教育等数字化资源,形成村、社区老年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模式。倡导建立具有学习功能、交流机制、参与体验、自我管理功能特色的老年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老年人终生学习的需求。

教师可在老年学员中选出有突出特长的人担任教学工作,使每个有闪光点的学员都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这些志愿者是老年教育的有生力量,各社区要做好交流,用跑教的方式来分享,这样安排的教学活动即经济又实用。教育、民政等部门,养老机构要积极寻求合作,组建高质量的师资力量资源库和志愿者的资源库,组织开展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各项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总之,农村老年教育模式不能格式化,要根据各村、社区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上级老年机构对下级工作要求也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村老年人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只要能达到教育目的,同时也让老人们乐于接受的教育模式就是好的教育模式,切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老年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老年教育尤其是农村老年教育任重道远。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加大投入,积极推动;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完善其教育模式,才能推进农村老年教育的加快发展,以此提升老年教育的整体水平。真正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落到实处。

 

 

                             

                      

上一篇:浅谈乡村老年教育 下一篇:坚持特色发展 创新社区老年学校的办学模式